人的一生,以死亡為終結。
可是,如果事先在一張器官捐獻登記表上打了勾,即便是生命終結之后,仍將熠熠生輝。
去年年底,云南女孩施繼琴自愿捐獻多個器官,當地官員向她的遺體默哀致敬,當時這幅圖片被境外媒體廣泛傳播,因為在不少外國媒體的報道中,死囚犯的器官才是我國進行器官移植手術的主要來源,他們沒有想到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自愿死后捐獻器官。主管器官捐獻工作多年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對此評價說,"世界看到,中國在改變。"
死和生是一對矛盾,人死不能復生,但現在很多人卻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實現"生命的延續",這就是器官移植。每年成千上萬的人依靠器官移植擺脫了死神的威脅,捐獻者的高尚之舉讓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獲得了重生。盡管捐獻器官的愛心人士越來越多,但仍無法滿足現實需求。權威統計,中國每年有100萬—150萬患者需要通過器官移植來拯救生命,但可供移植的器官數量只有1萬,缺口極大。
捐贈器官,固然需要勇氣,也同樣離不了制度激勵,以及對舊有體制的革新。我國正在創建符合國情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器官捐獻體系將考慮納入一定的刺激機制,給予一定的人道救助經濟補償。這或許將激活更多人的捐獻熱情。
作為我國的著名外科專家和曾經主管器官移植工作的副部長,黃潔夫對于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的艱難發展深有感觸。以至于當談到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即將在全國全面推開時,已經67歲的黃潔夫數度哽咽。
中國有句古話,叫"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那么,在人的彌留之際,捐獻出自己的器官,用于拯救陌生人的生命,是不是一種"人之將死,其行也善"的表現?換一個角度來講,你的心臟在另一個人的體內跳動,是不是一種變相的生命延續?你的眼角膜為盲人帶來光明,是不是就有一個人繼續替你看這個美麗的世界?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遺體捐獻的隊伍中,將生命延續下去。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在生理上或許不能實現,但在心靈上卻很容易達到。而捐出遺體或器官,讓自己的器官還能給那些處于重癥中的人帶來生的希望,這是生命在別人體內延續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愛的傳遞與擴張。而這又如同一顆生命的種子,因為愛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今年年初,恩施男孩熊正鋒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腦出血,讓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13歲這年寒假……然而,他的器官卻在三名病人身上移植成功,延續著他們的生命,也延續著自己的存在……
父親熊仕周表示:"我給孩子取名為熊正鋒,就是希望他長大后做雷鋒那樣的好人。捐獻器官救人是做好事,也算是孩子生命的一種延續!"
"在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上簽字的時候,我感覺兒子并沒離開我們,因為他的器官可以救助其他人,只要還有一樣東西是活的,就像他還在我們身邊一樣。"母親賀澤香很坦然。
捐獻器官的功德有多大,接受捐獻者感觸最深。幾年透析苦,一朝換腎甜,患者獲得"第二次生命"的欣喜難以言表。在生死之關走過的人,對生活的理解往往更透徹。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希望,更希望回報社會,是他們的共同心聲。從這個意義來看,捐獻器官的功德不僅僅是一種生命的延續,更是愛心的傳遞。
要知道,除了母親,您也可以賦予生命!
上一條: 殯葬改革不能回避傳統喪葬文化
下一條: 石棺葬文化的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