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旅程都有終點,每個生命都有盡頭,陪伴生命走過最后一站的化妝師和火化工,在世人眼中是特殊而神秘的職業。遺容化妝、遺體火化、骨灰寄存,在沉重的氛圍中他們用愛心和手中的工具,讓逝者溫暖而有尊嚴地走進另一個世界。2015年4月1日,記者走進市殯儀館,揭秘他們的內心世界。
這是一個神圣的職業
逝者安詳 生者慰藉
在人群的簇擁下平靜地轉運尸體在化妝間、告別廳、火化車間轉換角色幫每一位逝者完成人生最后時刻的安放。位于市城區西郊的市殯儀館,有這樣一群人,每天直面逝者和生離死別。
44歲的朱晨陽,已在市殯儀館工作了17年。穿過告別廳,走過長廊,南側的遺容化妝操作間是他出入最頻繁的地方。
2007年,市城區一工地發生事故,造成多人死亡。由于多數遇難者頭部變形,化妝過程繁雜。清洗、填充藥棉,完成頭部恢復后,朱晨陽和徒弟對死者又進行了臉部按摩,抹腮紅,涂唇膏使其盡量恢復原貌。2012年,鄧州市境內發生車禍,一名老者和兩名小孩遇難,朱晨陽和徒弟帶著工具,在車禍現場簡陋的棚子內連續工作了七八個小時。
“干了很長時間才適應,這份工作需要職業素養。”“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逝者變得安詳,讓生者得到慰藉,是我的追求。”朱晨陽把自己歸為服務業工作人員他說,當你把它當成一份需要尊重的職業,并且足夠敬業時,就能突破世俗觀念的束縛把它做好。
這是一個神秘的職業
生命歸根 靈魂擺渡
朱晨陽1998年進入市殯儀館工作后,負責火爐維修和火化,1999年開始學習遺容化妝,現在身兼化妝和火化兩個工作。朱晨陽說,當時火化設備跟不上,車間里煙熏火燎,工作一天下來要落一身灰,每天換好幾個口罩,鼻孔里還是黑的。夏天車間溫度高達60℃,更難熬的是夏天聞到遺體發出的腥臭味,幾天都吃不下飯。抗高溫,屏呼吸,朱晨陽硬是堅持下來。“現在火化設備先進多了,操作機器按鈕,40多分鐘就能完成。”朱晨陽說。
今年35歲的朱新濤是朱晨陽的徒弟,在市殯儀館從事化妝工作13年,戴著眼鏡的他給人感覺陽光、穩重。從省民政學校畢業后,他2002年進入市殯儀館工作。剛上班時,家人反對,親戚朋友更投以異樣的眼神。他第一次觸摸冰冷的尸體時,不僅害怕,還有些抵觸,但慢慢時間長了,也變得習慣了。從剛開始時的害怕與不適到習以為常一年多的時間,這位陽光男孩完成了心態的調整。朱新濤和朱晨陽每天早上7點前就會到崗,在他們心里,從來沒有節假日的概念。
“幾乎所有逝者家屬心情都是沉重的我們不可能微笑服務只能謙和一些表情凝重一些。”朱新濤說。現在,朱新濤已經能熟練給逝者進行化妝,他和朱晨陽有時一上午能完成10多名逝者的化妝工作。
這是一個特殊的職業
注重細節 避免尷尬
作為80后朱新濤剛干這份工作時,也曾迷茫、困惑和彷徨過,媳婦一直鼓勵他、支持他,使他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了勇氣和信心。“結交朋友注意細節,為了擔心別人介意,不主動跟人握手。”朱新濤說。現在朱新濤面對同學朋友沒有避諱自己的工作。偶爾遭到同學朋友調侃時他總會講見過生死才更明白生命的意義。“為了避免尷尬,參加他人婚禮,我基本上都是讓媳婦去。”“現在人們思想觀念比以前好了很多,我們逐漸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周圍很多朋友經常會約著一起活動。”朱晨陽說。
市殯儀館館長韓金強介紹,殯葬行業是相對邊緣化的行業,受傳統觀念和文化習俗的影響,人們對于從事殯葬工作的人會帶有一定的異樣眼光。但這個職業又是社會需要的,館內工作人員在工作和生活上往往都很注重細節,避免尷尬。他們計劃下一步通過“殯儀館開放日”等活動,讓大家能了解殯葬行業,也讓這群特殊行業的工作者得到別人的尊重。
上一條: 7年打扮過5000多具遺體 90后女入殮師更加珍惜身邊人
下一條: 悼亡詩詞— —別樣的祭掃和抒情